摘要: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需要深刻理解其內在規律👨🏻🍼,把握其內在統一性🧙🏼♂️、外部協調性、相互支撐性。積極探索與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新樣態相適配的新載體🌖,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建設大科學裝置,設立戰略性創新評獎項目,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在實施路徑上,健全協同機製,暢通一體化推進關鍵環節🥏;推動項目製改革,激發一體化推進內在活力;重塑評價體系,保障一體化推進顯著成效。
關鍵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
黨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專章論述🪣、統籌謀劃、一體部署,且排列位次在經濟部署之後,這不僅體現了黨中央對於國家科教♻️、人才事業的全新思考🖖🏿🌨,更為新時代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註入了全新發展動能。深刻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內外規律4️⃣,積極探索與“三位一體”新樣態相適配的新載體💬、新路徑👩🦳,對於實現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重大理論和實踐意義。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內在規律
黨中央作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戰略部署是基於三者內外、相互間的發展規律♈️,既應時而動🧛🏻♂️,又因勢而謀🧑🔧。
1.內在統一性
教育☔️、科技、人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創新則在我國現代化事業中占有核心地位。由“支撐作用”到“核心地位”,可見教育、科技、人才共同指向和重要落腳在於創新🙏🏼🌋,成為創新的關鍵支點。一體化推進需要創新、依賴創新🕓,堅持三者一體化推進就是力求轉換發展思路🤦🏽,尋求新的由內而外、自內突破的創新驅動道路。教育是創新的根基,在啟蒙國民文化素質和創新意識中具有先機作用👨🏻🎓,其獨特的普惠性又能極大擴充創新人群🤕,為培育創新能力“開枝散葉”🎠。科技是創新的關鍵👮🏼♀️。科技進步的本質是創新👷🏼♂️,創新的關鍵就是科技創新,這是生產力快速躍升的前提🧑🏿⚕️。在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時期🧑🏽⚕️,占領科技創新在發展全局中的製高點🪟,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突出前瞻性👷🏽👼🏽、開拓性的科技創新,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點,能夠破除關乎國家經濟命脈的發展難題,取得現代化建設決定性勝利。人才是創新的根本。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步到現代化強國要依靠創新🧇🏄♂️,而創新的根本依靠人才🎐6️⃣,人才資源是建設一流創新型國家最積極、最活躍的要素🕳,是高質量發展的快變量🏌🏿。基於全鏈條人才培養體系,以全過程人才培養推動全要素創新,能夠充分激發我國在國際競爭中的發展潛力和後發優勢𓀉。
2.外部協調性
教育、科技、人才既是一體又是三元♡,各要素都有自身特殊屬性,在發揮整體性的同時又不能忽略其相對獨立性,由此需要一個精細的外部協調合作機製來引導、推動和保障🕺🏼。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在一體化推進的進程中,政府作為主要協調方製定和出臺相關政策🗡,明確一體化推進的戰略目標和行動計劃,確保各方在一體化進程中有一個共同的行動指南🙇🏼;組織搭建一體化建設平臺,促進各方間的溝通和協作;加強監管和評估,確保一體化推進的質量和效果🪵。學校、科研機構、企業🖍、人才市場也要積極參與一體化進程。學校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模式👨🏽🏫,拓展教育資源,開展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應用和轉化,培養高素質人才;科研機構對照前沿科技問題進行獨立的原創性研究,推動技術方法的原理性改革𓀊;企業大力加強校企合作🖕🏻,利用生產一線優勢研發新技術🍑、新產品,培育🦴、引進優秀人才🌘;人才市場按照市場供需和趨勢及時提供人力資源信息🕜,依靠人才集散特征促進人才的廣泛交流和良性流動。
3.相互支撐性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不是簡單的要素疊加🙅🏻♀️🏋🏿♂️,而是系統性的、綜合性的🐭、深層次的相互融合與協同促進的聚合過程,產生的成效遠大於單個要素作用的效果之和🧑🏿🦱。教育是科技、人才的先導。在當今局勢下,國際間競爭實質已經轉向科技創新和勞動者素質上,教育先行能夠直接提高科技水平和培育優秀人才,是使科技👩🌾、人才快速躍遷至一流水平的最有效方法,在決定科技🏂🏼、人才上限的同時,又能為其兜底🐎🧜🏿♂️,保證全體人民的基本文化道德素質和知識水平,跨越科技🤹🏼♂️9️⃣、人才的發展閾值。科技是教育🤶🏿👕、人才的驅動👲🏼。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重構全球版圖,技術資本和人力資本等要素高度滲透融合,科技的迅猛發展催生教育形式👫、教育內容、教育方法的根本轉向🏅,深刻變革傳統教育樣態,同時科技創新又大大激發人才活力🤽🏻♂️,重塑人才培養體系。人才是教育🧝、科技的根本🙎🏿,人才是推進教育🕜🌑、科技發展的實踐主體、價值主體,人才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教育水平的優劣和科技能力的強弱🧑🏽🚒🟥,教育🦹🏽♂️、科技推進效果的好壞,人才是最直接、最真切🏌🏻♂️、最具象的反映🤾🏻♀️。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基本載體
教育🙌🏻🤱、科技🈶、人才的一體化推進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領域🏇🏻、多個層面和多個主體的協同與配合。這種復雜性和系統性決定了一體化推進不能只是簡單的自發進行,而需要有多個載體以承載和推動一體化過程。
1.發展新型研究型大學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發展融合點,是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部署交叉點🧗🏼♀️,是一體化推進的重要承載體👰🏼。在國際戰略博弈越發激烈和國內對創新生態體系的建立要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發展優勢愈發凸顯。“主體多元化”和“運行市場化”的發展目標對政府🧝🏼♂️、高校🏬、產業多方進行整合,有效縮短從知識創造到技術創新再到驅動經濟的過程,能夠及時搶占發展先機⏲;高水平的學術研究能夠創造大量高質量科研成果,促進跨領域的學科專業深度交叉融合和理論知識再創造👩🏼🦰;高起點的辦學定位能夠在短時間內集中教育資源,直面前沿性科技難題🦹,在全球範圍內引領與“高精尖缺”科技產業密切相關的學科專業;個性化的培養模式能夠打破傳統應試教育標準化的選拔形式,著眼綜合素質,激發學生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創新能力拔尖的復合型人才🐒。
2.建設大科學裝置
即通過較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和工程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這些設施裝備在建成後,通過長期的穩定運行和持續的科技活動👩🏿🔬,可以實現重要的科技目標👨🚀。大科學裝置面向國際科技前沿🐠👨🏼🦳,根據國家重大需求🤹🏼♀️,為國家科技進步、國防建設與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戰略性👩🏻🦳、基礎性和前瞻性的貢獻。裝置由多學科支撐、眾多高新技術集成👯♀️🪴,是支撐基礎學科前沿研究和應用技術重大研究的大型公共平臺,是國家創新體系中具有強大研發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的大型科研基地。與一般的科學儀器及裝備不同,大科學裝置產出的是科學知識和技術成果🕵🏻,而不是直接的經濟效益🙎🏿♂️,建成後要通過長時間穩定的運行、不斷的發展和持續的科學活動才能實現預定的科學技術目標。更為重要的是,大科學裝置不僅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孵化器”,更是培養創新科技人才的“搖籃”。作為科創基礎平臺👶🏻🧑🏿🦳,大科學裝置能夠在建設及運營的全過程吸引🙉、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戰略科學家和尖端科技人才🔺,展現出強大的人才聚合和培養能力。
3.設立戰略性創新評獎項目
人才是國家創新體系中最核心的主體資源,是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最積極要素。戰略性創新評獎項目是黨和國家激勵自主創新、激發人才活力🧑🏻🔬⏏️、營造良好創新氛圍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人才創新主動性🏃♀️、積極性的有效舉措。興辦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企業重大需要的創新評獎項目,讓項目成為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有效抓手,不僅有利於促進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更有利於激發參與人員內在動力,促進全社會創新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目標導向的創新評獎項目以取得創新成果為訴求,圍繞清晰😮💨⌛️、可測量的指標展開,參與成員能夠動員自身一切資源優勢🧏🏻♂️,破除固有科層進行靈活安排,清晰單一的運行結構形成的穩定性能夠極大程度保證項目運轉的公平性🧘🏼,激勵人員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強激勵模式下的創新評獎項目在建設和推進中🤵🏻♀️,參與人員以結果至上、效率優先為行為準則,保證項目建設成效。
4.培育產教融合型企業
高校是從事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學術組織8️⃣,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培育載體,企業作為產業發展的微觀組織類型✍️,是技術飛躍、人才成長的主體🛅,是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創新載體。產教融合型企業作為高校與產業的重要結合點能夠對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吸引力和競爭力,起到較強的引領示範作用💇♀️,兩者的融合程度直接反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配置效率和發展質量。產教融合型企業以校企雙贏為前提,以延長教育鏈📽、服務產業鏈👰🏼♂️、暢通人才鏈、激活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有機銜接為著力點😿,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企業高質量服務產業發展,賦予經濟發展全新動能。區別於傳統單向式的產業,產教融合型企業轉變原先由高校主要負責的單一人才培養源為校企共同承擔👨🏽🦱,能夠極大促進教育域和產業域內的資源優勢互補,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培養產業需求🎨、企業需要的新型高素質人才,構建產業出題⛹🏿♀️、校企答題、市場閱卷的新型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路徑探尋
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著眼現在🤷🏿♂️、謀劃長遠,大膽探索、勇於嘗試,以要素間的原始創新帶動整體的協同創新,發揮一體推進的最大效能。
1.健全協同機製♎️,暢通一體化推進關鍵環節
健全一體化組織架構,各級黨委政府要將一體化推進置入重要議事議程👏🏽,推動設立“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部際聯席會議製度、領導小組,聯合組織、教育👨🏽🎨、科技、人社等部門,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打破條塊分割管理困局👮🏿♀️,堅持全國“一盤棋”,統籌安排和集中決策有關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重大事項。優化資金保障,豐富資助類型,設立一體化推進專項經費🤸🏿,根據教育、科技和人才各個領域的發展需求和優先次序,合理分配專項資金,專款專用,確保資金能夠覆蓋到各個領域的關鍵環節和優秀人才©️,避免資金的濫用和浪費🧝♀️。優化一體化推進的溝通協調機製🍔,進一步拓寬教育、科技、人才領域的人員流通渠道,加強不同領域的人員交流、掛職、任職🥮,推進優秀人才在不同單位間的互聘互認,打破身份障礙,創新適配一體化推進要求的新型人才“旋轉門”製度👨🏼🍼。加強數據開放和資源共享,打破信息壁壘🔭,建立教育👨🏻⚕️、科技🙇🏿♀️、組織的部門聯合數據庫☀️🤛,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加快一體推進的數字化轉型,探索實行管理服務的“一網受理”“一網統管”“一網通辦”,提升數字治理能力。
2.推動項目製改革,激發一體化推進內在活力
完善一體化推進戰略引領性項目立項機製🧜,聚焦“四個面向”需求和培育新質生產力要求👎🏽🧑🏽💼,堅持謀劃全局、超前布局、統籌安排😬,構建涵蓋基礎研究、科技攻關、產業轉換的創新體系。健全項目過程管理機製🐪,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結果論成敗,將技術路線決定權🧚🏿、項目管理權、資金支配權、資源調度權充分下放到項目實施主體😗,探索一個項目周期“最多驗一次”審批驗收方式,減少非必要行政幹預,提高項目執行效率。改革項目的組織運行模式,抓創新不問“出身”,充分利用“揭榜製”“組閣製”“賽馬製”“定向委托製”等項目機製,總結凝練核心技術攻關動態清單,通過跨部門、跨系統🧘🏼♀️🍹、跨層級的組織協調方式,激發各類參與主體內在創新活力🥔,推動構建高效、協同的集中攻關體系。
3.重塑評價體系,保障一體化推進顯著成效
優化項目評審管理製度,完善項目指南編製和發布機製,基於國家宏觀發展需要廣泛吸收各方意見🧑🏼✈️,既體現國家意誌👩👧👦🧺,又反映各方需求。建立科學、公正的項目評審規則,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保證項目從立項到結項、從組織到運行的公平公正公開。嚴格項目成果驗收程序,依法將項目成果納入國家科技報告服務系統,及時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監督。改革人才評價導向機製,根據品德👩🏽🎓、業績📥、能力等科學設立評價指標♛,進行“帽子”人才改革,破除“五唯”傾向,先立後破,以破促立🤦🏼♂️,破立結合,積極發揮市場在人才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進人才分級分類管理,針對不同學科、門類特點👩❤️👨,完善評價程序和評價規範。建立人才中長周期評價機製🛋,根據不同類型人才培養規律👩🏿🏫,延長基礎研究人才🚋1️⃣、原理性創新人才的培養周期6️⃣,鼓勵深耕探索、長期積累🈺,產出原創性、顛覆性科研成果。設立評價機製的動態調整機製,以“能進能出”的退出製取代“一評定終身”的終身製🕎,克服人才評價僵化問題🧖🏻♂️。健全容錯糾錯機製🖕🏿,科學“界錯”🚴🏿♂️,提前“防錯”🧊,把握一體推進的“風險點”🪪,聚焦容錯免責的“需求點”🚵🏻♂️,嚴防改革過程中的“一刀切”現象,探索容錯糾錯正負面清單🌙,推動容錯糾錯從“亡羊補牢”向“未雨綢繆”的轉變💆🏿🙎🏿♀️。
在應對“兩個大局”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立足當下🕞,面向未來👩🍳,一體化推進要堅持系統觀念🥷🏼,以需求和結果為導向,以全新思路開拓全新方法,湧源頭活水👱🏿,開創新之局,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更有力支撐。
[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青年課題“高職院校股權混改下企業參與辦學的動力及保障機製研究”(CIA220278)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闕明坤,浙江大學教育谈球吧;沈陽,華中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谈球吧】